文章的个人资料
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,不少人涌入写作领域,却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写作可能带来的红利上 —— 或是凭借文章获得的名利,或是进入所谓文学圈子的虚荣。可正如作家刘小春所言,若执着于此,终将陷入平庸的泥沼,难以在写作之路上真正成长。
写作的路上,最大的阻碍莫过于 “我执”。佛经有云:“凡所有相,皆为虚妄”,可太多写作者偏偏执着于这些 “虚妄之相”。他们把文学圈当成了名利场,追逐着表面的光鲜。有的作家写了十年,靠着积累的技术经验,能写出看似优美的文字,却始终停留在文字表面,从未思考过写作更深层次的意义。他们听惯了虚假的吹捧,便再也无法认清自己的不足,总觉得自己的作品已无人能及,这恰恰成了他们突破写作瓶颈的最大障碍。
更令人忧心的是,部分作家身上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,甚至主动维护着歧视链。就像刘小春在文中提到的,某作家群里的男作家,竟公开宣称 “爬到高位的女人,都是陪领导睡觉睡出来的”,还妄图用莫言、贾平凹的作品来为自己荒谬的观点佐证;某知名作家新书上市的饭局上,男作家们将书中与男主有感情戏的女主角视为作家的 “奖赏”,而作家本人还沾沾自喜。在 21 世纪的今天,这样的思想出现在本应具备高悟性、高认知的作家群体中,不仅是对女性的不尊重,更是文化发展的悲哀。没有对众生的慈悲与爱护,作品便失去了公平与道义的内核,即便文字再华丽,也难以触动人心。
反观那些真正在写作领域有所成就的人,他们从不将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。如今,不少写作者热衷于参加各类文学饭局、采风活动,以为这样就能融入圈子、提升自己。可实际上,多数时候这些活动只是徒有其表。在饭局上,人们谈论的不是文学创作的心得,而是衣服的品牌、身份的高低;敬酒时小心翼翼,生怕显得不合群,可加了微信后却常年没有交集。采风活动也往往沦为走马观花,一群人匆匆看景、吃饭聊天,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依赖资料拼凑,毫无个人感悟与独特视角,十篇文章读起来却像出自一人之手。
写作的初心,应是对生活的热爱、对真理的追求,是想用文字记录世间百态、传递真挚情感。若想在写作之路上走得长远,就必须回归本心,专注于写作本身。多花时间观察生活,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汲取灵感;多进行深度阅读,在与古今中外作家的对话中提升素养;多开展独立思考,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文风;多坚持动笔写作,在不断的练习中打磨文字功底。
“凡所有相,皆为虚妄”,写作带来的红利不过是过眼云烟。只有摆脱对红利的执着,实现精神上的顿悟,才能突破写作的瓶颈,创作出真正有价值、有力量的作品,避免沦为平庸。这不仅是对每一位写作者的提醒,更是写作路上最珍贵的箴言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
